英語教學
注意
❯
- 領域專長課程可能有先修科目或開放對象之限制,選課前請先到臺大課程網確認。
- 領域專長的施行學期若晚於畢業當學期,學生即使修習專長課程且成績及格,仍無法取得認證。
施行學期:114-1 主責單位:外國語文學系
基本資訊
主責教師
姓名
廖彥棻
email
liaoyf@ntu.edu.tw
聯絡窗口
姓名
游立欣
email
yulh@ntu.edu.tw
學習目標
1. 目標一:學生能夠闡述英語教學與語言習得理論,並能夠運用不同的英語教學方法和技巧。<br>2. 目標二:學生能夠說明重要教育政策與議題,設計合理、有效的英語課程、教案與評量方式,並能運用科技工具提升教學成效。<br>3. 目標三:學生能夠深入探究英語教學領域的重要議題與最新發展趨勢,並反思個人教學發展能力。
課程架構

修課指引
英語教學因應不同的理論架構與研究議題,各門課程將有不同探討的重點。每門課程所建構的知識,彼此環環相扣,將有利於厚植學生的教學專業知能。學生可參考以下各門課程的修課指引,修習符合研究興趣與發展的課程,強化學習,提升英語教學專業知識與能力。<br><br>一、 基礎理論建構(二選一):<br><br> 1. 外語教學概論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raining)<br> - 本課程提供語言教學理論、研究與實踐的全面介紹,為未來語言教育工作者奠定方法論基礎。課程內容涵蓋當前外語教學方法、語言學習與教學的核心原則,以及其在多元教學情境中的應用。除理論理解之外,課程亦培養學生掌握符合既定教學原則的實用教學策略與技巧。透過互動式學習活動與實作教學經驗,學生將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學習資源,以提升 其教學能力並促進專業成長。<br><br> 2. 第二語言學習概論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r> - 本課程旨在提供對第二語言習得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領域的全面性介紹,涵蓋該領域的核心理論、研究方法及其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課程將從不同的理論與假說探討語言習得的過程,包括介紹第一語言習得、語言輸入與輸出、中介語 (interlanguage) 等重要概念,以及探討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因素,如年齡、母語背景、語言天賦、動機、態度、個性、學習風格與策略等。學生將透過閱讀學術文獻、參與課堂討論及進行個案研究分析,深化對語言習得理論的理解與應用。<br><br> 二、議題研究導向(六選三):<br><br> 1. 翻譯與外語教學 (Transl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br> - 本課程探討外語教學與翻譯領域之間的互動關係,涵蓋以下三個視角:如何運用翻譯活動提升外語教學的成效、如何促進翻譯學習者的外語能力、翻譯與外語教學領域的共通點與合作潛力。學生將閱讀與討論相關理論與實踐,分析教材,實際設計並實施教案。修課學生能更深入理解外語教學與翻譯的關係,發展更有效的外語教學能力,並提升自身作為語言學習者或譯者的學習成效。<br><br> 2. 語言學習策略與教學應用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Instruction)<br> - 本課程結合理論與實踐,探討第二語言教學中的語言學習策略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LLS),以提升教學效能。學生將學習LLS的理論基礎,探索理解學習者認知、後設認知與情感歷程的方法,並設計符合策略教學需求的教材與活動。課程強調在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中應用策略導向教學,並透過互動學習、教學模擬及研究導向的專案活動,提升學生的教學能力。此外,學生將探討LLS在科技輔助語言學習 (Technology-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TELL) 中的應用,並透過自我反思與同儕評估來改進自身的教學實踐。<br><br> 3. 語言教育政策導論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br> - 此課程聚焦在語言、教育、和政策的交界,帶領語言教師候選人參與語言議題的討論和決策。此課程將介紹語言政策領域的核心理論和進行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並實際分析台灣語言教育的相關政策、法令、歷史發展、和趨勢,引導反思英語在台灣扮演的角色。<br><br> 4. 語言測驗概論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Testing)<br> - 本課程旨在增進學生對語言測驗基本概念與重要理論的了解,並掌握語言測驗的編製原則。透過測驗編製的實作練習與各類試題的比較分析,提升學生語言測驗與評量的專業素養。此外,本課程也將培養學生基礎統計方法的應用能力,進行自編試題的信度與效度分析,以更加了解試題品判斷方法與關鍵要素。<br><br> 5. 科技輔助語言學習 (Technology-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br> - 本門課旨在培養學生對科技輔助語言學習 (TELL) 的理論基礎之深入理解,同時訓練其分析及評估科技 (如:應用程式或網站) 對促進外語學習效能實用性之技巧。最後,植基於此理論基礎及評估技巧,學生將為中等或高等教育階段的外語學習者設計和實施多種電腦中介活動及TELL任務。<br><br> 6. 批判識讀與外語教學 (Critical literacy and English-language education)<br> - 本課程旨在介紹批判性素養的核心概念,強調語言與權力如何影響意義建構,並以英語學習教材為主要文本。透過理論探討與實踐應用,培養學生主動解讀文本與識別文本中既定假設的能力,並且能進一步解析英語學習教材中的再現、意識形態與權力關係。修課學生應能掌握將批判性素養融入多元課堂的策略,塑造更具包容性與社會意識的學習環境。<br><br>三、總整應用探究:<br>外語教學專題—英語教學之當前議題 (Special Topic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Recent Issues in TESOL) <br>本課程旨在在培養學生對英語教學 (TESOL) 領域之重要議題與最新研究發展的理解與批判思考能力,課程將聚焦當代英語教學的多元觀點,探討相關理論與實踐。核心議題涵蓋英語全球化(English globalization) 的發展趨勢、從世界英語 (World Englishes) 理論觀點評析英語教學、英語為通用語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對英語教學的影響、母語與非母語英語教師於英語教育專業中的角色、雙語現象與雙語教育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學科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以及對於東亞地區英語補習教育現象的探討。
課程資訊
修習課程說明
編號
課程識別碼
課程名稱
學分數
以下課程 6 選 3 門
Choose 3 of 6 courses below
備註
【落日條款】
- 適用對象: 112-1 入學之學生。
- 適用範圍: 112-1 (含) 以前終止之領域專長,詳見首頁最新消息。
【修習課程說明】
- 取得本領域專長認證須修習英語授課之班次
- 英語授課之課程識別碼第 4 碼為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