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類文化資產行政
注意
❯
- 領域專長課程可能有先修科目或開放對象之限制,選課前請先到臺大課程網確認。
- 領域專長的施行學期若晚於畢業當學期,學生即使修習專長課程且成績及格,仍無法取得認證。
施行學期:110-2 主責單位:人類學系
基本資訊
主責教師
姓名
江芝華
email
chihhua@ntu.edu.tw
聯絡窗口
姓名
劉蕙瑄
email
anthro@ntu.edu.tw
學習目標
知識與文化的遺產化議題與實務在當代成為熱絡被關注與實踐的面向,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是人類過去各種心智活動的結果,具歷史、藝術、文化或科學等價值,經由考古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提供我們探究與暸解過去人類心理、藝術、經濟、科技、社會等活動的種種面貌,其保存與管理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因而成為在理念、政策與實踐上的重要課題。而文化資產保存跨越不同學科領域,不僅僅包含技術層面的問題,更涉及觀念或哲學層面的議題,也涉及在不同時空脈絡下文化資產如何被詮釋或被賦予的意義有關。此領域專長模組提供學生對這些面向在過去人群遺留下的有形文化資產上的相關認識與素養,並取得實務實踐的能力與經驗,進而參與相關的實務工作,發揮所長。
課程架構
修課指引
此領域專長模組包含5門課15學分,基礎、理論與方法埨課程各1門,應用課程2門。由認識人類學與考古學對公共議題與社會參與特性與意義的討論與理念為基礎,進而探討文化資產基礎所在的社區與社會的特性、在特定社區與社會脈絡下文化資產保存與管理的理論與實踐,以提供學生對文化資產以及其相關理念、實務與實踐議題的認識,進而學習認識實務中的一些在當代社會關鍵與重要的面向如智慧財產權、文化資產保存與管理等,以作為實務操作與實踐上的依據,最終彙整所學進行應用與實踐的學習,完成領域專長所需的知識、能力的培訓與經驗的建立與累積。<br>強烈建議修過人類學系四門核心課程「人類學」、「文化人類學」、「考古學概論」、「史前史」後修讀,確保基礎理論養成。<br>如以總整課程為修課目標,欲完成此主題課程所需的學科知能,分為二種主要的方向,實作導向以及研究導向,其中方法論課程均有其聯動和相關性,本系提供建議修習的基礎與方法論課程如下:<br>1.實作導向:考古知識與當代社會、文化資產與材料分析/文化資產保存的理論與實踐<br>2.研究導向:公共人類學、東亞與東南亞考古文化遺產中的政治與國家主義
課程資訊 修習課程說明
編號
課程識別碼
課程名稱
學分數
以下課程 3 選 1 門
Choose 1 of 3 courses below
備註
【落日條款】
- 適用對象: 112-1 入學之學生。
- 適用範圍: 112-1 (含) 以前終止之領域專長,詳見首頁最新消息。
【修習課程說明】
- 取得本領域專長認證須修習英語授課之班次
- 英語授課之課程識別碼第 4 碼為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