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傳播
注意
❯
- 領域專長課程可能有先修科目或開放對象之限制,選課前請先到臺大課程網確認。
- 領域專長的施行學期若晚於畢業當學期,學生即使修習專長課程且成績及格,仍無法取得認證。
施行學期:112-1 主責單位:新聞研究所
基本資訊
主責教師
姓名
謝吉隆
email
jirlong@gmail.com
聯絡窗口
姓名
林錦屏
email
cpl@ntu.edu.tw
學習目標
目標一:學生具有運用計算機方法處理大數據文本與社群資料的能力。<br>目標二:能基於傳播、政治與社會科學理論來觀察與分析社群輿論。<br>目標三:培育當下與未來所需之輿情風險分析人才。<br><br>社群媒體已經成為近年民眾、政府與國家運用資通科技來做立場表達與政治溝通的主要平台之一。積極地,政府運用社群媒體可以改善與民眾的關係並防範風險。透過現在的資通科技尤其是社群媒體,業界單位與政府可以更快、更廣泛地傾聽公眾的關注並了解聽眾,也可以對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問題採取行動,並在危機發生之前進行對話。通過對話,謠言可以被早日撲滅。然而,在此同時,社群媒體與輿論也對政府施政以及國家之間的競爭影響力遽增。訊息的大量且快速傳散有助於經營府民關係,但也可能因為社群媒體的環境而使得民眾的意識形態更為極化分歧,意識到政府可能會嘗試包裝資訊或企圖干預走向,甚至降低民眾對政府與新聞的信任感(Mourão et al., 2018)。社群媒體的使用就可能會使得原本已經受意識形態、政黨政治立場影響而分化的閱聽眾更為分化(Settle, 2018),而更鞏固原本黨派間與國與國之間的衝突。同時,情感性、喚起性和道德性的書寫、可補綴添寫的編輯、多元卻不互通的訊息來源(如Facebook、LINE,尤其是封閉性社群),往往也會使得訊息的可信任度降低,也會對施政效能和民主的發展也將形成阻礙。<br><br>因應這樣的環境,本領域專長期望訓練一種輿情風險分析人才,能進入相關單位進行網路輿論監測、分析、管理、風險管理。其不僅要能夠辨析與掌握資訊的傳散,更要能夠有效地運用工具來協助單位或機構調節資訊。這樣的人才不只是政府公部門要,這也是媒體、社福與非營利組織,甚至是投資、行銷、社群編輯、服務業等各行各業都需要的能力。<br><br>本學程將搭配議題化的問題導向教材,從基礎程式開始(社會科學程式設計課程),引導學生運用大數據方法進行傳播議題分析,並接續帶學生學習「結構取徑」(社群媒體與社會網絡分析課程)與「語彙取徑」(社群媒介輿論分析課程)的理論與進階方法,並輔以理論上與議題上的討論與教學(網路時代的政治傳播課程),最後以完成一學士論文或研討會論文為目標,挑選一傳播議題進行實作。<br><br>學生在完成本專長後,預期除具有資料獲取、整理、分析、建模等大數據能力外,更能理解如何將這些技能,運用在攸關國家認同、意識形態、與政黨傾向等重要線上傳播議題上,成為國家或政府在面對現下或未來資訊時代解決線上訊息傳播問題的生力軍。
課程架構
修課指引
我們建議學生先修習「社會科學程式設計」課程(使用Python),以奠定程式設計和大數據方法的基礎,並將其應用於傳播研究領域。該課程以社會科學研究需求為藍圖,培養學生獲取資料、視覺化探索資料和分析資料等基本程式技巧。課程內容主要聚焦於政府(開放)數據和社群媒介資料,介紹這些方法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但「社群媒體與社會網絡分析」亦會提供對程式設計初學者的引導(使用R)。<br><br>在具備了上述基礎後,學生可選擇「社群媒體與社會網絡分析」或「網路時代的政治傳播」這兩門進階課程。其中,「社群媒體與社會網絡分析」課程以結構取徑為主,教授學生如何使用程式設計工具和技術,進行社群媒體資料的收集、分析和網絡視覺化,揭示社交網絡的結構和關係。「網路時代的政治傳播」課程,該課程提供理論和議題方面的補充與支持,包含意識形態極化、訊息操作、政治宣傳、網軍甚至假新聞等數個當前社會所面臨的重要傳播議題。<br><br>而「社群媒介輿論分析」課程除了相較著重語言與文本分析外,該門課屬於總整課程性質。我們希望學生先完成前三門基礎和理論課程,再通過專題總整的方式,從題目發想到文獻探討、方法選擇、分析和總結,完成一項小型的社群輿論分析論文。
課程資訊 修習課程說明
編號
課程識別碼
課程名稱
學分數
備註
課程「社群媒體與社會網絡分析」和「網路時代的政治傳播」皆以全英文授課。
課程「社群媒介輿論分析」強調實作和總整,建議學生在修習前三門基礎課程後再選修,或與授課教師進行討論以確認適宜性。
【落日條款】
- 適用對象: 112-1 入學之學生。
- 適用範圍: 112-1 (含) 以前終止之領域專長,詳見首頁最新消息。
【修習課程說明】
- 取得本領域專長認證須修習英語授課之班次
- 英語授課之課程識別碼第 4 碼為 E